理解Mysql索引原理及特性
作为开发人员,碰到了执行时间较长的sql时,基本上大家都会说”加个索引吧”。但是索引是什么东西,索引有哪些特性,下面和大家简单讨论一下。1 索引如何工作,是如何加快查询速度
索引就好比书本的目录,提高数据库表数据访问速度的数据库对象。当我们的请求打过来之后,如果有目录,就会快速的定位到章节,再从章节里找到数据。如果没有目录,如大海捞针一般,难度可见一斑。这就是我们经常碰到的罪魁祸首,全表扫描。
一条索引记录中包含的基本信息包括:键值(即你定义索引时指定的所有字段的值)+逻辑指针(指向数据页或者另一索引页)。通常状况下,由于索引记录仅包含索引字段值(以及4-9字节的指针),索引实体比真实的数据行要小许多,索引页相较数据页来说要密集许多。一个索引页可以存储数量更多的索引记录,这意味着在索引中查找时在I/O上占很大的优势,理解这一点有助于从本质上了解使用索引的优势,也是大部分性能优化所需要切入的点。
1)没有索引的情况下访问数据:
2)使用平衡二叉树结构索引的情况下访问数据:
第一张图没有使用索引我们会进行顺序查找,依照数据顺序逐个进行匹配,进行了5次寻址才查询出所需数据,第二张图用了一个简单的平衡二叉树索引之后我们只用了3次,这还是数据量小的情况下,数据量大了效果更明显,所以总结来说创建索引就是为了加快数据查找速度;
2 索引的组成部分和种类
常见的索引的实现方式有很多种,比如hash、数组、树,下面为大家介绍下这几种模型使用上有什么区别
2.1 hash
hash思路简单,就是把我们插入的key通过hash函数算法(以前一般是取余数,就好比hashmap的计算方式移位异或之类的),计算出对应的value,把这个value放到一个位置,这个位置叫做哈希槽。对应磁盘位置指针放入hash槽里面。一句话总结hash索引,就是存储了索引字段的hash值和数据所在磁盘文件指针。
但是不可避免的是,无论什么算法,数据量大了之后难免会出现不同的数据被放在一个hash槽里面。比如字典上的 “吴”和”武”就是同音,你查字典的时候到这里只能顺序往下去找了。索引的处理也是这样,会拉出一个链表,需要的时候顺序遍历即可。
[*]缺点:无序索引,区间查询性能低,因为区间查询会造成多次访问磁盘,多次io耗时是很难接受的。
[*]优点:insert迅速,只需往后补就行
[*]场景:等值查询, 比如memcached 。不适用大量重复数据的列,避免hash冲突
[*]总结:想成java的hashmap即可
2.2 有序数组
如果我们需要区间查询的时候,hash索引的性能就不尽如人意了。这个时候有序数组的优势就能体现出来了。
当我们需要从一个有序数组里取A和B之间的值时,只需要通过二分法定位到A的位置,时间复杂度O(log(N)),接着从A遍历到B即可,论速度的话,基本上可以说是最快的了。但是当我们需要更新的时候,需要进行的操作就很多了。如果需要插入一条数据,你需要挪动数据之后的所有数据,浪费性能。所以总结来说,只有不怎么变化的数据适合有序数组结构的索引。
[*]缺点:insert新数据的时候,需要改变后续所有数据,成本略高。
[*]优点:查询速度很快,理论最大值。
[*]场景:归档查询,日志查询等极少变化的
[*]总结:就是顺序排的数组
2.3 二叉搜索树
基本原则是树的左节点都小于父节点,右节点都大于父节点
这里我们就能看出来,二叉搜索树的查询效率原则上是O(log(N)),为了保证是平衡二叉树,更新效率也是O(log(N))。但是数据很多的情况树的高度会达到很高,过多次访问磁盘,是不可取的。并且极端情况下,树退化成链表,查询的复杂度会被拉成O(n)。
进化成多叉树,也就是多个子节点的时候,会大大的减少树的高度,降低访问磁盘。
[*]缺点:数据量大的时候,树会过高,导致多次访问磁盘
[*]优点:进化成多叉树,会降低树高,访问磁盘次数。
[*]场景:适用很多场景
[*]总结:左小右大的树
2.4 B树
在每个节点存储多个元素,在每个节点尽可能多的存储数据。每个节点可以存储1000个索引(16k/16=1000),这样就将二叉树改造成了多叉树,通过增加树的叉树,将树从高瘦变为矮胖。构建1百万条数据,树的高度只需要2层就可以(1000*1000=1百万),也就是说只需要2次磁盘IO就可以查询到数据。磁盘IO次数变少了,查询数据的效率也就提高了。
这种数据结构我们称为B树,B树是一种多叉平衡查找树
2.5 B+树
B+树和B树最主要的区别在于非叶子节点是否存储数据的问题。
[*]B树:非叶子节点和叶子节点都会存储数据。
[*]B+树:只有叶子节点才会存储数据,非叶子节点至存储键值。叶子节点之间使用双向指针连接,最底层的叶子节点形成了一个双向有序链表。
正是因为B+树的叶子节点是通过链表连接的,所以找到下限后能很快进行区间查询,比正常的中序遍历快
3 索引的维护
当你insert一条数据的时候,索引需要做出必要的操作来保证数据的有序型。一般自增数据直接在后面加就行了,特殊情况下如果数据加到了中间,就需要挪动后面所有的数据,这样效率比较受影响。
最糟糕的情况,如果当前的数据页(页是mysql存储的最小单位)存满了,需要申请一个新的数据页,这个过程被称为页分裂。如果造成了页分裂的话,势必会造成性能的影响。但是mysql并不是无脑的数据分裂,如果你是从中间进行数据分裂的话,对于自增主键,会导致一半的性能浪费。mysql会根据你的索引的类型,和追踪插入数据的情况决定分裂的方式,一般都存在mysql数据页的head里面,如果是零散的插入,会从中间分裂。如果是顺序插入,一般是会选择插入点开始分裂,或者插入点往后几行导致的。决定是否从中间分裂,还是从最后分裂。
如果插入的是不规则的数据,没法保证后一个值比前一个大,就会触发上面说的分裂逻辑,最后达到下面的效果
所以绝大多数情况下,我们都需要使用自增索引,除非需要业务自定义主键,最好能保证只有一个索引,且索引是唯一索引。这样可以避免回表,导致查询搜索两棵树。保证数据页的有序性,可以更好的使用索引。
4 回表
通俗的讲就是,如果索引的列在 select 所需获得的列中(因为在 mysql 中索引是根据索引列的值进行排序的,所以索引节点中存在该列中的部分值)或者根据一次索引查询就能获得记录就不需要回表,如果 select 所需获得列中有大量的非索引列,索引就需要先找到主键,再到表中找到相应的列的信息,这就叫回表。
要介绍回表自然就得介绍聚集索引和非聚集索引
InnoDB聚集索引的叶子节点存储行记录,因此, InnoDB必须要有,且只有一个聚集索引:
[*]如果表定义了主键,则PK就是聚集索引;
[*]如果表没有定义主键,则第一个非空唯一索引(not NULL unique)列是聚集索引;
[*]否则,InnoDB会创建一个隐藏的row-id作为聚集索引;
当我们使用普通索引查询方式,则需要先搜索普通索引树,然后得到主键 ID后,再到 ID 索引树搜索一次。因为非主键索引的叶子节点里面,实际存的是主键的ID。这个过程虽然用了索引,但实际上底层进行了两次索引查询,这个过程就称为回表。也就是说,基于非主键索引的查询需要多扫描一棵索引树。因此,我们在应用中应该尽量使用主键查询。或者有高频请求时,合理建立联合索引,防止回表。
5 索引覆盖
一句话表达的话,是只需要在一棵索引树上就能获取SQL所需的所有列数据,无需回表,速度更快。落实到sql上的话,只要执行计划里面的输出结果Extra字段为Using index时,能够触发索引覆盖。
常见的优化手段,就是上面提到的,将查询的字段都建到索引里面,至于dba愿不愿意让你建,那就需要你们自己battle了。
一般索引覆盖适用的场景包括 全表count查询优化、列查询回表、分页回表。高版本的mysql已经做了优化,当命中联合索引的其中一个字段,另外一个是id的时候,会自动优化,无需回表。因为二级索引的叶子上存了primary key,也算索引覆盖,无需额外成本。
6 最左匹配原则
简单来说,就是你使用 ‘xx%’的时候,符合条件的话也会使用索引。
如果是联合索引的话,我举个例子,创建一个(a,b)的联合索引
可以看到a的值是有顺序的,1,1,2,2,3,3,而b的值是没有顺序的1,2,1,4,1,2。但是我们又可发现a在等值的情况下,b值又是按顺序排列的,但是这种顺序是相对的。这是因为MySQL创建联合索引的规则是首先会对联合索引的最左边第一个字段排序,在第一个字段的排序基础上,然后在对第二个字段进行排序。所以b=2这种查询条件没有办法利用索引。举个例子,我弄一个索引,
KEYidx_time_zone(time_zone,time_string) USING BTREE
执行第一条sql,全表扫描
执行第二条sql,可以看到使用了索引。
再看两条sql,建立的索引是 KEYidx_time_zone(time_zone,time_string) USING BTREE
按照正常逻辑来说,第二条sql是不符合索引字段的顺序的,应该不能使用索引才对,但是实际情况却和我们期望的不太一样,这是为啥呢?
从mysql被oracle收购以后,mysql加入了很多oracle以前的技术,高版本mysql自动优化了where条件的先后顺序。简单来说就是查询优化器做了这一步操作,sql会做预处理,那一条能更好的查询就会使用那种规则。
顺便提一下mysql的查询优化器能帮忙干的一些事
6.1 条件转化
例如where a=b and b=2,可以得到a=2,条件传递。最后的sql是 a=2 and b=2 > < = like 都可以传递
6.2 无效代码的排除
例如 where 1=1 and a=2, 1=1永远是正确的,所以最后会优化成 a=2
在比如 where 1=0 永远是false的,这样的也会被排除掉,整sql无效
或者非空字段 where a is null ,这样的也会被排除
6.3 提前计算
包含数学运算的部分,例如 where a= 1+2 会帮你算好,where a=3
6.4 存取类型
当我们评估一个条件表达式,MySQL判断该表达式的存取类型。下面是一些存取类型,按照从最优到最差的顺序进行排列:
[*]system系统表,并且是常量表
[*]const 常量表
[*]eq_ref unique/primary索引,并且使用的是’=’进行存取
[*]ref 索引使用’=’进行存取
[*]ref_or_null 索引使用’=’进行存取,并且有可能为NULL
[*]range 索引使用BETWEEN、IN、>=、LIKE等进行存取
[*]index 索引全扫描
[*]ALL 表全扫描
经常看执行计划的,一眼就能看出来这是啥意思,举个例子
where index_col=2 and normal_col =3 这里就会选用index_col=2 会作为驱动项。驱动项的意思是指一个sql选定他的执行计划的时候,可能有多条执行路径,一个是全表扫描,再过滤是否符合索引字段及非索引字段的值。另一种是通过索引字段,键值=2找到对应的索引树,过滤后的结果,再比较是否符合非索引字段的值。一般情况下,走索引都比全表扫描需要读取磁盘的次数少,所以称它为更好的执行路径,也就是通过索引字段,作为其驱动表达式
6.5 范围存取
简单来说,a in(1,2,3) 和 a=1 or a=2 or a=3 是一样的,between 1 and 2 和 a>1 and a10 检索,MySQL 5.6版本之前,会对匹配的数据进行回表查询。5.6版本后,会先过滤掉age
页:
[1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