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论文的方法和技巧(快速且有效)
如何从一个小白快速开始入手看论文,然后看论文,发论文。请仔细看下面的讲解。欢迎大家一起交流和补充。阅读论文的方法和技巧
一.阅读论文五个重要步骤(通常用时30-60分钟)
1.第一遍是快速浏览论文的摘要、结论、框架图,有助于把握核心,对论文的内容形成整体感知。(5-10分钟)
当然,这一遍建议在网络上搜索一些关于这些所看文章的讲解,会有助于你快速了解文章的内容,尤其对于英语水平不是特别好的同学。(我就是一开始直接看英文,真的很痛苦,但是熬过来也会变的不一样)
2.第二步:阅读章节标题和章节子标题,并忽略章节的其他内容.(2分钟-5分钟)
3.第三步:浏览数学公式,知道需要哪些数学理论的知识(但不要去试图理解,真的会很痛苦,因为很多公式不是你一开始看一两篇就可以搞定的)只需要对潜在的数学基础,做到心中有数即可。
4.第四步:阅读方法(核心部分),作者会在摘要和结论里总结自己的贡献,然后在方法部分会详细讲解;(对于前期的小伙伴,就建议自己可以了解图中想要干什么就可以)
5.第五步:浏览一下参考文献,主要看论文参考的核心论文,因为,可能作者就是在这个基础上进行的修改。
如果阅读过一些文献的小伙伴,可以顺手剔除掉自己已经阅读过的文献,当然,你可以打印出来,也可以使用一些论文辅助工具,这里给大家说几个
知云文献翻译-集成了多种翻译功能,还是挺靠谱的
小绿鲸英文文献阅读器-可以帮助你做笔记,画出重点
Zotero-一款管理文献的工具,功能强大,真的很推荐使用这个做整理
自己的经历就是阅读的太多文献,一开始没有管理工具,后期带来了查阅困难等问题。
二.使用完五步法后,回答问题
如果通过第一遍阅读,能够回答4个问题,那么恭喜你,你高质量地完成了阅读的粗略阅读,已经基本掌握文章的核心和主题。这五个问题可以简记为5C,分别是:
这是篇什么类型的论文?是研究型、还是综述性?
类似的论文还有哪些?理论基础又是什么?
论文的假设正确吗?在实际中容易满足吗?
作者的贡献是什么提出了什么方法,解决了什么问题?
论文用词规范吗?论文结构安排合理吗?
通过第一遍阅读,你可以决定还要不要继续进行第二遍和第三遍阅读。如果你觉得论文和你的研究方向无关,或者知识储备不够,又或者论文有明显的错误,你可以放弃阅读了。
三.第二遍品读论文(这个过程往往需要2小时左右)
当你要读第二遍的时候,说明论文对你的帮助很大,你决定要使用这篇论文的某一部分作为自己的论文内容,或者你觉得这是一篇极好的论文,你需要继续阅读。
1.第一步,在论文空白处,写下你自己认为的关键点和批注,以及评论;
2.第二步,把你读不懂的术语,或者你的其他疑问,记录在笔记本上,以备自己以后复习.
3.第三步,也是重点,一定要认真看结果图(figures)、流程图(diagrams)、表格(tables),这些图表都很直观,你要看看有没有明显的错误;
最后,记得把没有读过的文献标记下来,留给你将来阅读.
第二遍阅读以后,要让自己做两件事:
一是理解并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,简单的说就是需要你认真的对待这篇论文,然后去提取论文的关键点;
二是用自己的话总结文章的主要内容,不论中英文,一定要用自己的话总结,并尝试和其他人复述,用充足的证据说服他们。
有些小伙伴在第二遍阅读后,就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不适合做科研,为什么还是不理解论文,这个很正常,毕竟你才刚刚读过几篇甚至几十篇而已,
这个时候有些小伙伴选择躺平,当然,这样是不行的,需要做的是补习一下相关知识,总结一下自己为什么读不懂?是哪里读不懂?对症下药即可。
等找到问题之后,解决问题然后再阅读,进行第三遍深入阅读。
四.第三遍深入阅读论文(这个过程往往需要很久)
第三遍阅读的重点是,可以尝试在自己的脑子里复现论文的场景
或者不需要看这篇论文,直接站在论文作者的角度入手,想象自己如果是作者会怎么写这篇论文。
我最多花费的时间可能在三个月左右的时间,当然不是只是这一篇,而是,我需要使用到这一篇,读过十几遍,每一遍,你会发现,好的文章,你读一遍就会有不一样的搜获。
关于深入阅读论文,只能给出以下三点建议,因为深入阅读论文每一个人的情况不一样。
首先:你需要了解论文作者这篇论文是否可以复现,不然,你做了一半,发现你做不了,那就真的很痛苦了。
尽量做和原始论文相同的假设和实验条件,自己尝试复现这篇论文。
然后:把复现结果和作者的结果对比。(大多数情况会发现自己复现的结果和论文作者不一样,这里的不一样不是一点不一样,而是相差很多的情况)
这个时候就需要你找到作者隐藏的动机点、总结自己复现相差很大的原因。当然很多作者写文章,都喜欢把结果好的放上去,结果不好的都直接忽视了。
这个也是我们写论文的一个技巧。也是我们在开始写论文时候的一个困惑,我们需要学习,
最后:当复现论文之后,结果相对好一些,就要想想如何如改进这篇论文,这就是看论文的最终目的。
来源:https://www.cnblogs.com/mingtaozhou/p/17392912.html
免责声明:由于采集信息均来自互联网,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,请联系我们【E-Mail:cb@itdo.tech】 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,谢谢合作!
页:
[1]